乌镇戏剧节十年:从破落小镇,如何走到文化IP?

钛度号
乌镇的发展为什么能一骑绝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长江商学院EE

乌镇戏剧节迎来了第十个年头。

时钟拨回到2013年,首届乌镇戏剧节惊艳亮相,让这个江南小镇再度走红。面对十周年的全新起点,乌镇“总设计师”、乌镇戏剧节发起人、主席陈向宏表示:“十年过去,我们欣喜地看到乌镇戏剧节已经不仅仅属于乌镇,而是成为一种小镇的社会文化现象。我们要办百年的戏剧节,让乌镇戏剧节成为未来中国的一张文化名片。”

比周庄晚规划了10年,比西塘晚规划了5年,乌镇的发展为什么能一骑绝尘?之后的文化小镇纷纷复刻乌镇,模仿者众而成功者少,乌镇模式究竟有何独特之处?

今天与你分享陈向宏此前在长江课堂上的分享,关于创新逻辑以及乌镇如何实现快速成长。

1999年大年初一,乌镇发生了一场大火。当时的乌镇,还是浙北一座沉睡的古城。没有重视与保护,1300多年的历史肌理早已被破坏,看不到任何往昔江南文化重镇的活力,只有衰败。

也是这场大火,把陈向宏拉回了故里。

陈向宏出生在乌镇,爷爷、奶奶、爸爸都是乌镇人。那时,任桐乡市政府办公室主任的陈向宏没有想到,被派去安置灾民后,他留了下来,而且一留就是二十几年。

在这二十几年里,陈向宏将默默无闻、濒临消亡的江南小镇打造成世界著名的江南古镇典范。今天乌镇的每一砖、每一瓦,都出自陈向宏:先是一笔一笔画出来,再和大家一起建起来。

“乌镇对我来说很复杂。有阴差阳错,有顺势而为。”

谈到乌镇,陈向宏如数家珍。

乌镇有1300多年历史。以前,有文章说,乌镇的水是黑的,老百姓很穷,家家户户都很破败。

但在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乌镇也辉煌过。在鼎盛时期,有10万人,相当于当时欧洲的中等城市。

乌镇也有很多文人,新中国首任文化部部长茅盾,“一大”红娘王会悟,都是乌镇人。

比周庄晚规划了10年,比西塘晚规划了5年,乌镇的发展为什么能一骑绝尘,它背后的商业逻辑是什么?

顶度集团承接的10多个“小镇”项目,如海宁盐官音乐小镇、江苏宜兴紫砂小镇、山东章丘明水古城、四川成都熊猫小镇等,如今的规划思路是什么?

陈向宏的答案是2个字:创新。

“文创项目,是慢慢把鸡养大,把猪养大,再享受未来市场的商业价值回报。在这个过程中,每个项目对我来说,都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自我否定的过程。”陈向宏认为,最重要的是不能复制自己。

每一个项目,都必须找到它在市场独特的魅力,独特的商业价值。对如今的企业来说,创新早已不是口号,而是企业的本能

关于创新,陈向宏提到了4点:战略创新、管理创新、品牌创新、引领模式创新,并基于乌镇的快速成长,做了深入分析。

为什么要引领模式创新,他进一步表示,创新最终是为了企业更好地生存,有更大的盈利,能得到行业内别人无法获取的边际利润。

战略创新,重在产品迭代的差异性

战略有很多种。在长江,战略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课程。

仅从乌镇这一产品看,陈向宏对战略的理解是,乌镇不能只是网红,如何持续让它保有热度?那就需要创新。

这里的创新包含两方面:产品迭代和差异壁垒。

文旅行业,要时刻构筑属于自己企业的无形壁垒。别人学习乌镇不可怕,关键要看你有没有其他人学不了的东西。

陈向宏认为,文旅是两个概念,文化是内容、前提,旅游是文化下的一种应用模式、商业模式或者工具,如同诗和远方,不能混为一谈。

文旅行业最大的陷阱是什么?是情怀。文旅不能只追求美,只追求自己过瘾,更要考虑怎么生存下来。

战略的创新,首先是内容的创新。

文旅时代,是内容的时代。没有内容,就是没有活力的企业。

在文旅行业,迪士尼可以说在“金字塔顶尖”,是学习的标杆。

陈向宏在和迪士尼的创意公司交流时了解到,上海迪士尼有一部分固定内容,还有一部分是全球招标,一个内容会有几百家公司比稿,最后再挑选合适的几个,优中选优。

上海、东京、奥兰多、洛杉矶等地方的迪士尼,在内容创意上都不一样。

乌镇东栅“三步走”

对乌镇来说,迭代也很简单,东栅的成功,陈向宏称之为“三步走”。

第一,起步。

乌镇有东南西北四条街以及市中心。20多年,陈向宏只动了两条街——东栅和西栅。

在没有想清楚南街和北街能形成什么产品模式、引领模式、管理模式之前,陈向宏并不想贸然动工。

“乌镇怎么被市场认可?当时我们决定做江南古镇,花了差不多5个月的时间,细细研究全国的江南古镇。

我们发现,20年前的几乎所有江南古镇,都是文化工程,很少用商业的思路打造。

但从近代史看,这些古镇都是商业开埠后,商业发达而形成的。可以说,没有商业就没有江南古镇。”

有时候,痛苦是什么,是回不到从前,也不能从当下汲取营养,怎么办?必须创新。

乌镇的创新,从挖通河道、家家户户安装抽水马桶开始。陈向宏强调一个词“总体风貌”。乌镇的民居或许比不上乔家大院、王家大院,但我们不在乎房子的进深有多幽深,而是让古镇更像一个古镇。

第二,出圈。黄磊、刘若英的《似水年华》把乌镇风景的作用推到了极致。

陈向宏谈到,“当时,我和黄磊谈了个条件,场景发生地就写乌镇。”这样,《似水年华》一火,乌镇出圈了。

第三,故事。陈向宏把酒作坊、蓝印花布作坊等搬到乌镇,后来被很多古镇效仿。他说,不能让人来了乌镇只看房子,街上要有故事、有情节、有场景。

要后来居上,就应该创新。陈向宏回忆,“我们当时做东栅,保持着旺盛的创新。例如在旅游景区建停车场、把管线埋在地下,这些都是中国第一个。”

他进一步提出,创新最重要的是捕捉能力。

这个“捕捉”可以理解为,任何事物在眼前一闪而过时,能不能第一时间抓住它,快速判断能不能为己所用,用在哪里,很多灵感都不是想出来的,是无意中发现的。

陈向宏以前每年都保持高频率的出国,拿着相机,全世界看。

“这个时代,公众的审美是需要引领的。做文创企业,要眼高,眼高才能心高,心高才能手高,看得多了,就知道想要什么。”

东栅带给陈向宏最大的收获只有2个字:信心。从没有游客,到一年突破100万人;从“冷冷清清乌镇镇”变成古镇中的香饽饽,热热闹闹。

乌镇西栅“彻底颠覆”

如果说做东栅还是迫于生存,做西栅时的陈向宏,变得更从容了。

“我一直认为,西栅是我做得最好的项目。做西栅的时候,我从来没想过怎么赚大钱,而是想怎么做我理想中的故事。”

陈向宏觉得,创新的敏感性、这种捕捉能力,特别重要。不是行业什么高大上就做什么,而是要知道市场要什么,怎么做,找到自己适用的,最重要。

在思考西栅怎么做的时候,陈向宏面临两个选择:一是克隆东栅,继续做“老街+作坊”,这个方法最简单;二是彻底颠覆,创新。

众所周知,他选择了第二种。

东栅带给我的感受是古镇,那能不能在这里住下来?能不能把白天游变成晚上游?

在思考的过程中,陈向宏想到了以前去过的一个德国小城,那里几乎所有的房子都是民宿,有一个民宿设计成了牙医诊所,门板都是牙齿模型的样子。

这给了陈向宏启发:修房子,本质还是住,要给年轻人住,让年轻人喜欢。如今的乌镇,可以不是历史上1300多年中的某个阶段,而是一个全新的乌镇。

2003年,陈向宏开发西栅,也正式开始资本运作。“西栅的创新是革命性的,没有西栅模式的颠覆,就不会有乌镇的今天。”

提出夜游概念的时候,陈向宏专门提出,文创行业,一定要是从保护上提出再利用,而不是一味地圈起来,不让人看。

乌镇是最早在中央四套做景区广告的。陈向宏记得特别清楚,2001年的时候,每天三次,每次3000元。

西栅的时候,开始做景区代言。陈向宏觉得刘若英的淡和乌镇很配,广告词甚至用了刘若英寄出明信片上面的一段文字:乌镇,来过,未曾离开。

“我希望的乌镇,不是一个人为概念的乌镇,而是每个人理想中的乌镇。”

很多人喜欢谈逃离北上广,但真的到了一个偏远、基础设施落后的地方,很少有人能一直喜欢。

陈向宏提出了“伪爱”,他认为,人们想要的古城,是自己心目中的古城——有理想中的小桥流水,也有现代的舒适便捷。他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

西栅做了很多超前的事。2003年的时候,北京、上海的酒店,上网还要付费,乌镇就做到了WiFi全覆盖、全免费。

乌镇可以说是最早迈入互联网社会的小镇,这让人不难联想到如今每年一度的世界互联网大会盛况。

“西栅是一个古老的小镇,但从来不远离现代文明,这就是差异化。”

红灯笼要挂,管道煤气要通,分支供水也要做。03、04年的时候,乌镇就做到了直饮水和日常水分开。

秉承着要做自己理想中的乌镇这一心愿,陈向宏做了很多别人不做的事。我们不得不承认,也正是这些“吃螃蟹”的尝试,成就了乌镇,让它源源不断迎来每年一千多万的游客。

乌镇文化“人文精神”

如果说东栅是观光,西栅是度假,那整个儿的乌镇上方,还加持了一个名为“文化”的光环。

“我一直在想,西栅成功了,以后呢?”疫情前的2019年,乌镇景区收入22.2亿元,税后利润8个亿。

做到这个程度之后,再怎么给乌镇赋能,怎么可持续发展?

陈向宏提出,做文化古镇。

文化是一个小镇最大的IP。小桥流水是江南小镇的共性,只有文化,塑造了不同古镇的气质。

那么,是做传统文化,还是当代文化,陈向宏没有陷入古镇的惯性思维,选择了当代文化。为什么?他说,“度假小区的主客源是00后,我们要有年轻人的业态。”

如何最后就做了戏剧节,而不是印象乌镇?

陈向宏再一次提到了创新:中国旅游有太多的“印象”,而创新,就是不重复,有自己的独特性。

一次机缘,让陈向宏了解到戏剧。有一次,黄磊在上海演《暗恋桃花源》邀请陈向宏,他去了后才发现,现场都是年轻人,看得如痴如醉。

后来,陈向宏请赖声川老师来乌镇。赖老师说,“这个地方有故事,是适合做梦的地方,可以做戏剧节。”

陈向宏感慨,有时候要真正打动一个艺术家,是一件简单的事。

戏剧节的剧场,是为10年后的乌镇做的。有戏剧的乌镇,和没有戏剧的乌镇,气质将完全不同。陈向宏坚信这一点。

“我觉得,作为企业领导者,情怀、理想,取决你用什么系统的观点把握未来。”

戏剧节筹备了三年多,2013年第一届开幕后,反响很好。拿到爱丁堡戏剧节邀请函的时候,陈向宏清晰地感知到,乌镇戏剧节,在走向国际化。

除戏剧节之外,在乌镇还有两个8000平米的现代艺术展馆,两届当代艺术展,吸引了天南海北的艺术青年。

在香港巴塞展偶遇一群青年设计师后,陈向宏对年轻人与文化的关联有个新的认知——艺术展。

做当代艺术展,要国际化,要做中国最优秀的。陈向宏请了十几位全世界TOP的当代艺术家,带大家熟悉乌镇,感受乌镇的文化和展馆的魅力。

用北京女雕塑家向京的话说:乌镇当代艺术展,就是中国最好的展。

提到这里,永远避不开陈向宏和木心的故事。他曾说,把木心先生请回乌镇,是我人生中值得骄傲的事情。

1995年,木心悄悄地回了趟乌镇,又悄悄地离开了。原本他以为,和乌镇的缘分就此了结,未曾想认识了一个叫陈向宏的“年轻人”。

2002年,木心亲自提名的三千平方米故居“晚晴小筑”正式开工,陈向宏和陈丹青站在太阳底下,眼见着旧址被夷为平地。

2006年9月,木心在陈丹青的陪同下由纽约搬回乌镇。

陈向宏回忆,此前一个多月,木心在上海刚见到他时,第一句话是:“很好,是我想象中的那个人。”

用迎接艺术家回家的心态请木心先生时,陈向宏没有想到,“木心会那么红,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

纯粹,有时候是一种本能,甚至会收获意外之喜。如今的木心美术馆,会永久性地集中展示木心的艺术创作,也会持续展出对他有影响的艺术家的作品。

“你知道美术馆改变了多少人对乌镇古镇的向往吗?木心美术馆,就是我想要的精神家园。”

陈向宏坦言,专业的美术馆,一点都不赚钱。但对乌镇而言,木心在的时候,是文化的在世象征,他走后,留下了人文精神。

管理创新,放大边际的力量

放大边际的力量,就是要管出钱来。无论是做国企,或者股份制改造引进现代法人治理结构,还是从头创业,陈向宏认为,找到一条好的企业发展之路尤为重要。

从管理来看,要做到制度管人,流程管事。一个公司一定要有完善的制度和流程,如果员工犯错,没按照流程制度走,就会被处罚;反之如果没有相应流程制度,则不会被处罚。

陈向宏用乌镇举例:

我很自豪,我们的员工,包括所有租户,大街上有个纸屑,看到的人都会捡起来。

街道的灯夏天多久擦一次外壳、阴沟多长时间冲一次都有制度。

每个民宿的抹布有几块,分别用来做什么,也清清楚楚。甚至酱油、油的品牌都有规定。

游客们感受到的是很好的服务,这背后则有强大的制度流程这样一个固化体系支撑。

拥抱数字化,这在如今时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对陈向宏来说,也走了一些弯路。

“未来最大的风口也好,文旅行业未来最有实力的也好,谁先拥抱数字化,谁就赢得了行业的未来。”

陈向宏的数字化之路非常坚定。但真正落地做数字化,如今所有人都还在摸索。

从酒店、民宿行业来看,旅客们最担心什么?房间的被褥床单这些没有换洗过。陈向宏尝试在布草方面做数字化管理。

他让布草里有芯片。乌镇3000+的客房,有自己的布草车间,分拣、验收是个巨大的难题,陈向宏用芯片做到了数字化、管理化。

当芯片开放给每一个入住者,任何人都可以识别床单是何时换的,何时洗的,用了多长时间等。

数字化不是一句口号。在西栅,陈向宏也想别人不所想,持续在思考并实践创新。为什么跑在前面?因为要拥抱消费群体,站在对方的思维考虑问题。

品牌创新,拒绝“流量”

我们身处流量的时代。但陈向宏认为,更应该重视的,是属于品牌本身的流量。

乌镇的品牌可以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千年积淀的文化,原汁原味的乌镇”。这是做东栅的时候,整个品牌广告的思路还非常传统。

第二阶段,“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枕水”意为靠近水边、偃伏水上。这时的品牌开始思考独特性,那就是河流。没有人能想象,如果乌镇没有河流会是什么样子。

第三阶段,“一样的古镇,不一样的乌镇。”为什么?乌镇有自己的创新,和西塘、周庄不一样。

要体现乌镇品牌在同类产品中的不同性。这也是西栅刚开始的时候,用得最多的。

第四阶段,“乌镇,来过,未曾离开”。这段话品牌沿用至今,也一直在被模仿。这时的乌镇,已经是一个自带流量的、自带文化的品牌,它的吸引力和辨识度远远领先。

关于品牌创新,陈向宏深有体会。

他认为,

第一,要重视品牌的深化与产品的迭代;

第二,品牌要靠精细化管理的口碑建立。乌镇的口碑,建立在几年如一日的品牌建设上;

第三,品牌要不断丰富,贴近消费人群的生活目标。陈向宏很早就提出了旅游即生活的概念。

旅游是一种意志的生活,一种理想化的生活,我们要用入世的心态做出世的生活。就像乌镇的文化,虽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最终都落在了生活的业态上。

第四,品牌的提升借助于重大的文化平台。以前人们知道乌镇,再知道乌镇戏剧节,现在先知道乌镇戏剧节,再知道乌镇。

引领模式创新,企业领导的价值

创新是永远的事情。一个企业的创新与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企业领导的事情。

创新应该是一种本能,而不是赋能,从这个角度去理解,企业领导要时时刻刻保持创新。

陈向宏讲了一个濮院的故事。

濮院是他的外婆家,陈向宏在那里住了8年。2013年,桐乡市政府提出全市大力发展旅游,争创全国旅游强县,陈向宏再次身负重托,领衔濮院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工作。

濮院怎么来做?陈向宏从旅游流量带动市场流量的角度去思考,做了“三合一”规划。

濮院要做理想生活小镇社区,在这里,可以早晨在大街逛逛,吃大饼、油条,喝早茶,中午喝喝小酒,晚上听一场评弹,泡个脚,这才是理想生活。

有人问,濮院开发出来,乌镇会受影响吗?陈向宏肯定不会左右手互博。社会创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思考,要体验。

企业领导要把塑造企业核心落脚在创新上。陈向宏认为,中国旅游业发展可以分三代,第一代是旅行社,第二代是携程这样的渠道平台,第三代是资源运营商,也是他努力的方向。

企业领导要保持隐忍、专注的事业心,工作热情。只要认真做事,肯定会有回报;只要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作品,就一定有人买单。

陈向宏关于创新的体悟:

● 一个企业的创新,取决于领导层的创新,创新是企业最大的力量,是成长的力量。

● 最赚钱的企业永远是创新的企业。

● 创新的初期总是被嘲笑的。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

● 创新要有过人之处。

● 创新要有目标,而且要坚持目标,最难的不是坚持,而是这个目标的正确性、可达性。

把善意释放给每一位游客

乌镇的企业文化,就是把善意释放给每一位游客。我们的员工,都知道商业的本质是向善。

招商银行原行长马蔚华曾说,所有的社会问题只有把它变成有利可图的商业机会,这些问题才能解决。

陈向宏非常认同。他提出,人性的弱点不是创造商业模式的机会,而恰巧是商业承担的责任。

他分享了一个公益项目,是贵州遵义旁边的一个小镇。为什么做这个项目?

他谈到,公司有一千多万的慈善基金,除了直接补助之外,陈向宏觉得,教会他们怎么通过努力来赢得新生活,这更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现在,这个小镇的居民已经住进了新房子,有管道、煤气。还在自建自然水厂,污水处理厂,成立经济合作社,统一经营,用收益来反哺。

“我们尝试通过一个产品做一种新的社会基层架构。这是一个理想化的项目。”

商业向善有很多种。例如环境向善、细节向善、文化向善等。

乌镇规定,老街上的番茄炒蛋不能少于四个鸡蛋;农副食品再热销,都不能涨价,并且控制规模。善良是最好的感动。就像乌镇,中国有这样一个景区,带给你永久的美好。

如今,中国乌镇,已成共识。乌镇,是名副其实的国家名片。

本文系作者 长江商学院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