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T-EDGE文章详情顶部

三个指标帮您扫清汽车制造行业雷区

钛度号
用3个指标帮助汽车制造企业挖出痛点,“扫清雷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穆胜

经济寒冬期,各行业企业纷纷紧衣缩食,曾经“财大气粗”的大企业老板“豪掷千金”、用金钱铺路疯抢市场的画面已然褪色,“裁员”“降本”等举措成为了寒冬下企业力求安稳“过冬”的那一抹刺眼的“鲜红”。

然而,在铺天盖地的“降本增效”口号下,却鲜有企业达成这一目的。寒气的扩散速度远超众人的预期,危机弥漫,让原本平静的职场变得可怖。甚至有不少企业内部高管为了保住饭碗,不论对错强行“自裁”,没有人效数据支撑的他们,只能被迫作出如此下策,以表对企业“降本增效”口号的积极响应。

图1:《中国企业人效研报(行业定制版)》部分图表示例 资料来源:穆胜咨询

本文,我们将继续撷取汽车制造行业研报的一小部分内容,用3个指标帮助汽车制造企业挖出痛点,“扫清雷区”。

01 导言

汽车制造行业是指设计和制造汽车及其零部件的全过程,包括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的行业。作为中游制造业,上游对接零部件、原材料及相关设备制造,下游对接需求端,如物流交通运输、特殊用途车辆等需求。如此冗杂的行业环节,企业如何选择合适的人才?如何为不同岗位设置合理的编制预算?如何避免不必要的人工成本浪费?诸多问题涌向了人力资源部,迫切需要解答。

02 汽车制造行业人均营收分析

图2:汽车制造行业人均营收分布图 资料来源:穆胜咨询《2023中国企业人效研报(汽车制造行业)》

分析:

我们将样本人效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作为区间下限和上限,将其平均分为5个区间(区间1,区间2,……,区间5),并对区间内的样本分布情况进行统计,以此为基础,确定了穆胜咨询原创的“人效三线”。

  • 人效优秀线——以区间5的下限作为人效优秀线,即达成这个水平的人效就可算是优秀。
  • 人效合格线——以所有样本的平均值作为人效合格线,即行业的一般水平表现,代表企业的人效水平“拿得出手”。
  • 人效竞争标准线——以样本相对集中区域的中位数作为人效竞争标准线,即达到该水平,才算在行业里拥有了基本的竞争力,能够确保基本的生存。

以汽车制造行业的人均营收为例(如图2),6.7%的企业人均营收在区间5内,即人均营收大于等于348.32万元/人。也就是说,仅有6.7%的样本企业达到了优秀线。

样本的人均营收平均值为181.36万元/人,该线以下的样本企业占比达到了56.7%。这是行业一般水平的表现,即“人均营收合格线”,代表企业的人效水平拿得出手。

其中,36.7%的企业人均营收在区间2内, 26.7%的企业人均营收在区间1内。也就是说,超过6成(63.4%)的企业人均营收在190.09万元/人以下。这个区间是行业样本的集中区域,其区间中位数(非平均值)为112.17万/人。这条线可以视为汽车制造行业的“人均营收竞争标准线”,即达到该水平,才算在行业里拥有了基本的竞争力,能够确保基本的生存。

结论:

人均营收上表现优秀的企业占比不到1成,合格的企业占4成左右,达到竞争标准的企业占7成左右。这种结构说明,汽车制造行业的人效水平较高,大多数企业都达到了竞争标准线的水平,但是,少数的优秀企业会显得鹤立鸡群。

03 汽车制造行业竞争水平指数分析

图3:汽车制造行业竞争水平指数 资料来源:穆胜咨询《2023中国企业人效研报(汽车制造行业)》

分析:

穆胜咨询的定义是,行业竞争水平指数=竞争标准线/合格线,这个指标数值越大,行业整体水平越高,即竞争标准已经被拉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对于汽车制造行业来说,人均净利的行业竞争水平指数最高,达到13.62;人工成本报酬率其次,为3.08;人均营收、人工成本投产比和劳动生产率的行业竞争水平指数相差不大,均未超过1。

结论:

汽车制造行业更擅长将人力资源的投入转化为净利润,但在将人力投入转化为营收方面有所欠缺。换言之,当下的汽车制造行业基础盈利性可观,但在抢夺市场份额方面,大多企业仍然采用了大量投入人力资源的粗放方式。

04 汽车制造行业头部引领指数分析

图4:汽车制造行业头部引领指数 资料来源:穆胜咨询《2023中国企业人效研报(汽车制造行业)》

分析:

穆胜咨询的定义是,行业头部引领指数=优秀线/竞争标准线,这是一个“结构性”的指标,这个指标数值越大,越代表行业的头部冲在了前面。

对于汽车制造行业来说,劳动生产率的行业头部引领指数最高,达到5.29;人工成本投产比其次,为4.23;人均营收再次,为3.11。

结论:

汽车制造行业的行业头部引领指数最高的三个指标正好是行业竞争水平指数相对最低的,换句话说,优秀的企业在这三个方面充分体现出了竞争力,他们更擅长将人力资源投入转化为产出和市场规模。

05 趋势建议

除了我们原创的指标算法,除了大量数据喂养出的指标基线,我们还给出了对数据的深度解读,在此我们暂不公布,仅撷取以下两点建议供参考:

建议1:人效管理不是某个行业独有的方法论,每个行业都应该重视人效管理。企业在行业寒冬期依然有巨大的机遇,但竞争也十分激烈,依赖真正的竞争力才可能脱颖而出,而人效管理是塑造和验证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在汽车制造行业,人效应该作为重要经营指标被关注起来。

建议2:建议将人均营收设置为人效的主干指标,特殊情况可以参考人工成本投产比和劳动生产率。对于人均净利和人工成本报酬率,则应该设置为红线指标,因为行业基本水平已经较高。

本文系作者 穆胜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AWARDS-文章详情右上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