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周一次的「创业 CEO」系列,我们讨论创业者如何教会自己成为伟大的 CEO,因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创业公司,往往都是由这样的人在领导。
我知道连续三次引用 Matt Blumberg 的文章很没创意,但我不得不说 Matt 近期真是火力全开,上周这篇 Debunking the Myth of Hiring for Domain Expertise vs. Functional Expertise 又让我思考了一整个礼拜,因此今天还是决定拿出来跟大家讨论一下。按照惯例,我鼓励你先去把文章看过,再来看以下我的一些想法。
雇用 vs. 拔擢
Startups 规模化到某个程度,总是会碰到这个难题,到底要从内部培养经理人,还是从外面雇用。内部培养的好处是文化的一致性,营运与团队的熟悉度,但坏处就是可能缺乏管理经验,什么事情都必须从犯错中学习,因此成熟时间较久与成本也较大。相对的,外来资深经理人可以带来产业人脉,满足时间的急迫性,以及解决内部人才不足的问题。但缺点就是对人与公司营运模式形成的前因后果不够熟习,也可能会有文化的冲击。
产业经验 vs. 职务能力
因此,当公司有这样的需求,且的确能找到文化有一致性的人才,再加上 CEO 可以花很大力气帮他进入状况的前提下,一个 Startup 会选择添加外来资深经理人。这时有一种说法,是你否则就得到产业经验 (Domain Expertise),否则就是职务能力 (Functional Expertise),但两者很难兼顾。
什么意思?
产业经验指的是跟你相关行业的营运经验,职务能力指的则是对你在找的职务有丰富管理与作业的经验。理论上这两者可以得兼,但实务上却很难,为什么?
举一个稍微简化,但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例子:假设你是 2006 年刚刚崛起的 Facebook,为了未来的上市之路做准备,你需要找一个外来资深 CFO。如果要找对网络产业有丰富经验的财务长,那只能挖角 Google、Amazon、eBay 的 CFO。这些公司如日中天,CFO 的薪资地位都非常崇高,你只是其中一个似乎有潜力的 Startup,但连商业模式都还没有,这种公司每年有好几十家,几乎不可能说服这些大 CFO 加入你,否则也要断一条腿 (很大的股权) 来换。
因此你往往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找这些公司里面的财务部人员,那些被压在下面短期内升等无望的人,也就是所谓的拥有产业经验,但没有职务能力的人。或者你可以找其他产业上市公司的 CFO,可能产业或公司的状况不好,他们会愿意加入有潜力的新兴产业,也就是拥有职务能力,但没有相关产业经验的人。
规模化经验
但 Matt 提出来另一个论点,事实上除了产业经验与职务能力,另外有一个关键经验是常常被忽略的,那就是对「规模化过程」的熟悉度。公司的规模化不会一次到位,实务上它比较像爬楼梯,每一阶段都有阶段的工作与目标,也有非常非常多的眉眉角角需要注意。如果外来资深经理人有过类似的经验,则在你爬这个楼梯的每一步,就能给你很多重要的提醒,也会让公司省下诸多无谓的错误。
这点我可以亲身证明。AppWorks 的其中一位合伙人 Joseph 是从很早期就加入 CID (华威创投) 的伙伴,在那里服务的 11 年中他第一手参与了 CID 从 20 人团队一路扩张到横跨全球五个地点,总人数达近百的规模化过程,也目睹了他们的基金数量与规模大幅成长的经过,因此在 AppWorks 规模化的路途上,他经常是我们最重要的明灯。
所以,就像 Matt 在他文章中说的一样,既然你在解决的是「规模化」这个问题,那么吸引到有这个宝贵经验的人,当然会有大帮助。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