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注:这是一篇我翻译的文章,来自新美国基金会的一本内刊,名为Weekly Wonk(书虫周刊),作者名为 Hao Wu,是阿里巴巴前员工,应该是以前雅虎中国过去的一位高管,可能在阿里巴巴呆了不足三年,后去美国工作。
Wu很可能在阿里巴巴的全部经历仅在于雅虎中国,并没有接触到淘宝和B2B等具体电商业务,因此他的文章仅就文化和价值观层面对阿里巴巴进行了剖析和反思。他的想法,能部分证明我对阿里巴巴这家公司的质疑,但还不是全部。
以下是文章正文:
即将发生的阿里巴巴集团IPO,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大鳄,听上去就像是又一个骇人的中国公司的故事。IPO可能会让这家公司估值1200亿美元,使之成为继谷歌和亚马逊之后第三大互联网公司。
2012年,在阿里巴巴的淘宝和天猫这两个主要的电商平台上,毛交易额超过了160亿美元,比ebay和亚马逊两者之和还要多。福布斯将阿里巴巴称作ebay、亚马逊、沃尔玛和其他所有企业的威胁,因为阿里能通过在线上出售廉价中国商品而挤压全球零售业的空间。11月11日,在中国是与美国黑色星期五相仿的购物节,阿里巴巴实现了57.5亿美元的成交额,这是线上电子商务有史以来单日成交之最。
作为阿里巴巴的前雇员,曾经的阿里人,我为这家公司的成就感到骄傲。但我不清楚的是,阿里巴巴能否超越本国市场,成为一个全球消费领域的庞然大物,我更不清楚的是,所有那些与阿里有关的话题,是否会是另一个与中国即将统治世界相类似的,被过度渲染的恐惧。
在2007早些时候,我参加的第一次管理会议上,马云说阿里巴巴是个伟大的公司,并不因为阿里有最好的产品和技术,(马云确实公开承认阿里在产品和技术上并不是最好的),而是因为阿里有最好的文化和人。他滔滔不绝说了一个多小时,没有手稿。他蛊惑人心(如果你认为我很帅,那你一定有不一般的审美观);他甜言蜜语(我们将在这个新战略上投资两亿元);他威胁,(如果你不想发动一场革命,那你就是反革命);他鼓吹(此时此刻,舍我其谁?)。它就像是个乐队指挥大师一样,带动整个房间里的人从爆笑到敬畏,然后再带回去。
在中国,马云被偶像化了,就像美国人偶像化乔布斯和贝佐斯一样。马云那些精辟、智慧而大胆的语录被广为传播,讨论和记录着。有关他从一位英语教师开始白手起家创业,并做出非凡成绩的书一本接一本出版,他可能也是中国唯一一个出现在电视节目中就能大举提升收视率的企业家。
与此同时,他的雇员,阿里人们,在业界也以勤奋工作与忠实而著称。他们不会像互联网产业中的其他人一样去跳槽,他们尊敬自己的领导人,经常引用他的语录用来自我激励。不管马云给他们指出了什么样的目标,他们都会认认真真计算路线,并去实现这一目标。
我加入阿里巴巴,部分原因是出自好奇。绝大多数中国互联网公司,都会复制美国同行的成功例子,与他们一样崇尚随性和平等,那是必要的互联网文化。但是马云却另辟蹊径,建立起一个看上去像是家长制的,潜力十足的互联网公司,他是怎么做到的?
自那次由马云召开的管理会议之后,我意识到,马云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因为他是个摇滚明星,或舵手。他的雄辩和不容辩驳的语气,激发起屋内的每个人都加入他重新定义中国商业的征程中去。曾有那么一瞬,我认为自己懂了一件事,这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前辈愿意追随毛泽东,这个伟大的舵手,投入到共产主义革命中去。有一些人是你就是想要去追随的,即便他们走的只是他们自己的路。
有时候我也怀疑,是否阿里巴巴真的与理想中的红军传奇完全一样。
舵手忠实的军队是要征兵的,在早期,阿里巴巴更愿意雇佣一些来自二流学校的毕业生。与那些来自一流学校的同龄人不同,这些谦恭的孩子们,很热切地想要证明自己,他们没有傲慢自大的态度,也没有那个胆量像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把自己天真的想法表达出来。阿里巴巴给这些雇佣来的新人,灌输了六条价值观:客户第一,团队合作,拥抱变化,诚信,激情,敬业。每个事业部都被指派了一位忠诚的人力资源联络人,也就是俗称的“指导员”(我开玩笑,不是这么叫的)。他们负责监控员工的行为表现。每个季度都会施行操行评估,其中50%基于员工对公司价值观的坚持。那些得分不够的人,即便是高管,也会被解雇。
那些在评估中幸存下来的人,会像家人一样被对待。所有人都会有个花名,那是他们在阿里巴巴中独一无二的辨别身份的符号,全都是来自于武侠小说中的人物,那种书是马云的最爱。阿里人被鼓励像对待兄弟姐妹一样对待同事,马云会定期主持集体婚礼,甚至那些已经离开公司的人,也会在一些特殊的公司庆典场合被邀请“回家”。
我之所以喜欢在阿里巴巴工作,还是因为阿里人。经验上欠缺的,他们用谦虚,热情和友善来弥补。他们辛勤工作,长期性加班加点,没人抱怨耽误了一次晚间的约会,或没有陪着孩子上床。有时我很怀疑,阿里巴巴是不是真的与理想中的红军传奇很匹配。干部和战士们组成了一个封闭而临时性的家庭,通过个人为集体牺牲一切的方式,共同引领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但还没出2007年,那种和谐就出现了裂缝。到了那一年的晚些时候,阿里巴巴的子公司在香港上市了,使得很多老员工成为百万富翁。他们中的有一些开始志得意满,并表现出劳累的状态。创业八年了,他们想要用自己的时间来享用胜利成果,与自己的家庭一起。
越来越多有经验的职业人士来到阿里巴巴,这家公司拿下了B2B和B2C,还有在线支付业务之后,又开始向软件服务和在线广告扩张。他们需要从外部雇佣专家进来,并将之融为一体。
我一开始是在雅虎中国的,但阿里巴巴2005年收购雅虎中国之后,马云发现,要把我们发展成顶级的搜索引擎,并将雅虎中国的文化与阿里巴巴文化融合,是个很大的挑战。阿里任命了一位新总裁,高层还为雅虎中国设计了一个新战略,然后在一个全员大会上庄严肃穆地宣布出来。问题是,没几个雅虎中国的雇员会对这个战略买账,即便马云当众发表了一段讲话,惹得大家都笑起来。
雅虎中国之后召开了很多不同级别的会议,用来“征集反馈”。而这些会议的真正意图,很快就大白天下了,是为了说服那些反对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认识到自己在下一次互联网革命的前夜,正走在错误的道路上。他们应该“拥抱变化”,就像阿里巴巴文化中所宣称的那样。这让我想起了毛泽东的整风运动,清除那些不愿追随其革命道路的人。
逐渐的,反对者闭嘴了,心甘情愿地加入了革命队伍。一年过去,经过反复高调的炫耀之后,革命终于失败了。又经过了两次革命之后,雅虎中国彻底死了。今年早些时候雅虎中国被阿里巴巴关闭。
有经验的职业人士,在文化上被疏离,在专业上被边缘化,开始离开。那些留下的,被要求去阿里巴巴集团重新安排,并接受进一步的洗脑。例如,被带去阿里巴巴最初发迹的地方朝圣,正如去嘉兴南湖朝圣一样。
最终,我也离开了。因为另一个机会,能让我在事业上有更多的自由,更大的成长空间。不过,作为一个见证了雅虎中国,易趣和谷歌中国失败的人,我经常会想,为什么阿里巴巴的道路是在这个地方能够获得胜利的唯一道路?直到今天,阿里巴巴的文化,培训和行为评估,即便在集团扩张到全球两万人时,也保持了最初的状态。这确实证明了反对者是错的,阿里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快速发展出云计算,物流和在线金融。马云带领一支破衣烂衫的军队,赢得了这场革命,他自己也成为中国本土商业文化中无可置疑的教父。
美国人也很熟悉一类故事,就是那些野心勃勃,狂妄自大的互联网巨人所创造出来的事情,如乔布斯和贝佐斯。但那些只是例外,而非常态。在中国,马云的个人魅力也许是独一无二的,但他强调用文化和价值观来作为管理工具的作法,却并不鲜见。在中国,企业无论大小,都喜欢控制自己的员工,期望能得到员工毫不动摇的忠诚和驯服。孔子在几千年前就主张建立这样一种形式的社会团体,而毛则成功地将其融入统治规条之中。这导致的结果是,在今天的北京,餐馆员工列队在马路上进行军事化训练,已成为寻常可见的一景。
随着中国社会和经济变得越来越复杂,很难推测大到这个国家,小到公司社群,在这样宗教般狂热坚持控制的情况下,还能否在未来兴旺发达。阿里巴巴已经进了很多新人,他们更有个人特点,更习惯直接表达观点,也更难管理。而且,曾经年轻的革命者们已经老了,也累了,正在热切地盼望着即将到来的阿里巴巴IPO,能给他们带来丰厚的回报。
在我看来,文化不可能保持静止,而那正是传奇阿里巴巴的盔甲上,出现的裂缝。不管是中国也好,阿里巴巴也好,都从庞大人口的辛勤劳动中获益匪浅,也从邓小平主导的改革开放而带来的巨大市场机会中获得成长。但中国目前的增长方式已经偏离航向,政府明白国家需要有来自人民的更多创新,以保持经济增长和稳定局面,但却又不想放弃控制。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阿里巴巴和其员工身上。
因此,西方的消费品牌可以就此获得一些喘息之机了,除非下一个马云出现,而这个马云恰好能带着给中国公司灌输一种个人、创新和自由理念的使命,否则中国品牌,如阿里巴巴,很可能会在面对整个世界时,经历一段艰难时光。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阴险)
阿里前期的革命已经胜利,但要保持长期的胜利此时还未见分晓!都说守业更比创业难,如果一个企业的文化不能与时俱进,不断保持进步,走下坡路是难免之事。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阿里更不会是固步自封。创新是任何的企业保持不败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