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年,第一次从癌症治疗走出来的苹果创办人 Steve Jobs 被邀请到 Stanford 的毕业典礼上演讲,15 分钟的精采谈话里面,他讲了三个关于他人生最重要的故事,最后,总结这些故事,他送给在场的年轻人一句“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几乎任何事情,所有他人的期待、所有骄傲、所有对丢脸或失败的恐惧,在死亡面前都不值得一提。只有真正重要的东西,才能在这个考验中存活下来。所以提醒自己你有一天会死去,是我知道避免患得患失最好的方法。人生来就一无所有,没有理由不追随心之所向。”–Steve Jobs
2005 年,第一次从癌症治疗走出来的苹果创办人 Steve Jobs 被邀请到 Stanford 的毕业典礼上演讲,15 分钟的精采谈话里面,他讲了三个关于他人生最重要的故事,最后,总结这些故事,他送给在场的年轻人一句“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这个演讲后来被广为流传,各种中译版本也纷纷出现,很多人把这句话翻译为“求知若饥,虚心若愚”,但真正创过业的人就知道,Jobs 这里的 Hungry,指的绝对不是对知识的追求。
Jobs 这里的 Hungry,指的是对“成功”的饥渴。
经营 appWorks 育成计划的这几年下来,我有幸贴身观察了近 300 位创业者。大家刚来找我们的时候,几乎都是很“嫩”的创业幼幼班学生,但半年、一年之后,差距马上就拉开了,有些人很快的进步到社会组的程度,而另外一些人,却仍留在幼儿园里打转。
如果你比较这两种人的履历表,你会发现他们的学位、经历、专长,看起来都差不多。但如果你分别跟这两种人聊聊,你马上就会发现他们之间非常明显的不同 — 态度。没错,第一种人身上散发的,是一种积极到近乎饥渴的态度。
创业是一件极度困难的事情,而身为一个创业者,更是要技术、设计、营销、业务、管理、领导,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当然大家刚开始都只会一招半式,所以称为幼幼班学生,然而是什么推着第一种人飞快的学习,不断的进步,出了类拔了萃之后,还要不断的重新发明自己?就是 Steve Jobs 口中的那个饥渴。
这种饥渴不是随随便便发生的,这点我的好朋友,游戏公司“神来也”的创办人江永祥先生解释的最好,他说那往往是一种“复仇的动力” — 被前老板、前同事瞧不起了,被女朋友甩了,被父母认为没出息了,只有这类人生中莫大的耻辱,才会让一个创业者在夜深人静,全世界都与他作对时,还能坚持一定要继续走下去,直到成功为止。
其实 Steve Jobs 自己也是一个经典的案例,他以 21 岁的稚龄成立了苹果,却在 27 岁那年被自己创办的公司扫地出门。接下来的 13 年,他眼睁睁的看着 Apple 从当年个人计算机的先行者,在别人的手上一步步沦为三线、四线的供货商。而当年还是 Jobs 小喽喽的 Bill Gates,则在这段时间乘着 PC 大浪化身为全世界最富有的人,Gates 创办的 Microsoft 也成为了全世界最值钱的公司。
这样的奇耻大辱,成为 Jobs 在 1997 年回到苹果之后,大刀阔斧的改革背后最大的驱动力。那之后的 14 年,你就看他带着苹果一招又一招直指敌人的心脏,一次又一次的在战场上攻城略地,即使是营收、利润、市值都已经远远高过所有对手,也丝毫感受不到他们有任何的满足,就这样一路战到 Jobs 因病离开苹果为止。
在背后推动着 Steve Jobs,不断的往前进,不断的寻求下一个突破点的,不是纪律,不是股东、董事的要求,而是他的饥渴。他那希望证明给全世界看,当年苹果的决定是错的,他比任何人,甚至是 Bill Gates,更应该是计算机世界主宰的饥渴。
你想想从 Jobs 回到苹果,到人们开始说 Apple 起死回生了,那中间足足经历了 7 年的时间,事实上比大多数创业到成功都还来得长上许多。这绝对不只是告诉自己我非成功不可就够了,而是有一个深仇大恨,Jobs 非报不可。
而如果你去跟每个进步神速,突飞猛进的创业者聊,你会发现,这个复仇的动力,这个永远不会满足的饥渴,才是他们背后,真正共同的特质。■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