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1)CBO测算,贸易摩擦1.0直接降低美国2020年0.3%的GDP,推升通胀率0.3%。
(2)2023年10月,30年美债收益率在5%以上仅维持10天,2023年11月,海外利率快速下行,市场预期美债2024年一季度到期规模巨大,转而预期美联储降息时间提前。
(3)2024年4月,因美联储二季度降息预期延后至2024年四季度,30年美债收益率最高触及4.8%,仅维持1天,人民币汇率7月下旬开始持续回升至9月底。
(4)新一届政府班子上任前100天,或主要聚焦内政,人事任命组件内阁、收紧移民政策、气候问题、俄乌和谈、以及处理国会的债务问题,大部分都是对上一任的纠偏。2025年3-4月,美国新一届班子预计将推进第一个大型立法案。
(5)2025年美债到期量达6.7万亿美元占美国流通国债存量的25%。
正文
1、24年9月起,美联储连续降息100bp带来持续回暖,2025年上半年降息50bp落空,美国一二季度经济会否减速?
为避免就业进一步走弱,在鲍威尔延后半年后,美联储于2024年9月实施了50bp的降息,叠加四季度两次降息,三次合计降息100bp,美元指数也自9月底开始演绎“降息将改善就业、提振经济”而走强。实际上,降息确实改善了美国经济就业,9月FOMC会议以来,美国各项指标均好转。
根据此前12月美联储会议纪要的点阵图,美联储2025有2次降息(50bp),前值预计为4次(100bp);2026预测降息2次共50bp,与前值预测持平;2027年降息1次。
12月非农数据发布后,30年美债收益率突破5%,美股大幅回落,资金从权益转移至债市锁定高票息。市场将美国2025年首次降息时间从3月延后至7月,25年全年预期降息幅度由50bp调整至30bp。其中不乏对特朗普阵营上台执政后,包括关税、移民限制等在内将推升通胀率、就业率的提前定价。
美国12月服务业为主的就业分项来看,除老龄化加剧导致的医疗保健就业岗位数大增外,零售业新增岗位环比回升,或反映圣诞节年末假日期间购物旅游意愿阶段性加强。美国12月大部分行业库存同比高增,或是为预防关税影响,而提前备货。
2024年4月美联储30年美债收益率最高触及4.8%,美联储将降息时间延后至四季度,至此,美国就业持续走弱至9月。2025年一、二季度原本预期的两次共降息50bp落空,美股和美元指数可能提前演绎“降息落空+政府换届政策变化巨大+关税抬高进口商成本+高利率企业端投资回报率下降”。
2、美债压力巨大,2025年美债到期量达6.7万亿美元占美国流通国债存量的25%
CBO测算,第一轮贸易摩擦直接降低美国2020年0.3%的GDP,推升通胀率0.3%。12月美联储将2025年美GDP增速预期调为2.1%,而美国实际利率已从此前0%附近升至当前3%附近,高通胀、高利率、高人员成本,企业端承压,“实际GDP增速-实际贷款利率”为负值,企业亏本经营,资本开支或下降。12月商品生产部门新增岗位减少0.8万个,受制造业新增就业减少1.3万人影响,制造业不同于服务业,高利率对美国的“再工业化”的目标形成掣肘。
浙商证券预计,新一届政府班子上任前100天,主要聚焦内政,人事任命组件内阁、收紧移民政策、气候问题、俄乌和谈、以及处理国会的债务问题,大部分都是对上一任的纠偏。
2025年3-4月,美国新一届班子预计将推进第一个大型立法案,法案通常具有争议,可能给美国股市带来较大波动,如限制移民法案(市场预期驱赶非法移民对工资通胀粘性有强化)等。因为政策或不能延续上一届执政党的方针,或对美股造成一定波动,而美国金融市场是美国消费持续向好的基础之一,若美股持续回落,或致通胀回落。特朗普试图通过加关税来抵充减税的成本,一旦美国提高关税,美国物价就会上涨,进而影响支持率。
2023年10月,30年美债收益率在5%以上仅维持了10天,而就在1个月后的2023年11月,海外利率快速下行,市场预期美债2024年一季度到期规模巨大,转而预期美联储降息时间提前。相对应的,2023年7-8月外资在经历了单月平均减持400亿人民币债后,11月增持了2000亿人民币债。
2024年4月,30年美债收益率最高触及4.8%,仅维持了1天,当时也是因美联储二季度降息预期延后至2024年四季度所致,人民币汇率7月下旬开始持续回升至9月底。
美联邦政府债务总额/美国GDP比值自2016年起突破100%(2016年11月特朗普获选总统,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2017年特朗普签署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2018年3月特朗普启动301调查),2020年疫情后该比值持续攀升,2024年底该比值为124.3%,市场预估2025年底该比值增至126.4%,2026年底增至127.8%。美国金融服务业+服务业总计占比接近90%,制造业占比11.8%,美国重提再工业化,也是基于债务高企所做的动作。
据华西证券,美政府换届后,财政部若未能增加大量长久期债供给,则美债收益率高位难以为继,2025年美债到期量达6.7万亿美元占美国流通国债存量的25%。
风险提示:市场波动加大风险,政策推进不及预期风险等。
本文作者|张慧雯 首发于科股宝,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