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新创网络公司成功出售给大企业的新闻陆续在全球传出,甚至有日益加温的趋势。
在美国,著名的例子包括行动照片分享社群 Instagram 以 10 亿美金高价出售给 Facebook,网志平台 Tumblr 以 9.9 亿卖给 Yahoo,而行动导航服务 Waze 下嫁 Google 的金额则达到 9.7 亿。
在中国,App 商店 91 无线以 19 亿美金,网络电视 PPS 以 3.7 亿美金,两者的收购主都是百度,PPS 的同业 PPTV 则是以 4.2 亿下嫁苏宁云商。
在台湾,Momo 购物以台币 163 亿出售给台湾大哥大,阿码科技以 2,500 万美元被 ProofPoint 收购,WhosCall 开发商 Gogolook 传说以 6 亿台币下嫁 NHN,而时间轴科技则以台币 1.3 亿让远传入股。
每当这类新闻出现,媒体总会以「创业者一夕致富」大肆渲染一番。但在你满怀美梦加入他们的行列前,我想我们有义务陪你讨论一下背后的种种注意事项。
为什么要卖公司?
首先,创业者不会没事想要卖他从零开始辛苦一路带大的公司,尤其当这有机会成为像 Google、Amazon 一般伟大的事业。创业者之所以会想要卖公司,往往是出自一些不得已的因素。
最常发生的情况就是「天险」,也就是商业模式碰到了上限。举例个简化的例子,假设你的生意是印度料理餐厅连锁,花了近 10 年的时间在全台湾所有可能的地点都展店后,却发现这样的营业规模仍然无法达到 IPO 上市的门坎,并且这样的菜色也很难拓展到对岸或东南亚。这时你的选择是再花 10 年的时间展开另一种菜色的连锁,看看加起来是否能突破 IPO 门坎,或者,你也可以考虑把公司卖给已经上市的连锁餐饮集团。
而如果你的股东中有创投,则他们会更希望你选择后者。创投基金往往有 7 到 10 年的年限,也就是时间到了他们必须要把股票想办法卖出,并且把取得的利润与本金退还给基金的股东。创投如果想要以好价钱一口气就出售手中的大量持股,在并购中卖给新东家往往是除了 IPO 之外最好的选项。
此外,有时候你的产业龙头也可能出自于防御,逼迫你出售给他们。再以上述的印度料理连锁为例,假设你开出新的中东料理连锁,市场反应非常好,很有可能在几年内上市。这时已经上市的连锁餐饮集团可能会害怕你未来将造成的威胁,出手迫使你臣服。
常见的方法就是掀起价格战,他们可以利用上市公司的资金优势,推出用料更高档,但价格更便宜印度料理餐厅,直接打击你的营业额与获利,阻挠你的 IPO 之路,最后迫使你屈服。几年钱 Amazon 买下 Diapers.com 的背后故事,就是一个「以战逼合」的经典案例。
最后是创办人自己的心态与能力。虽然 Google、Amazon、Facebook 等最伟大的公司都是由创办人担任 CEO,但事实是多数创业者对于当一个 CEO 没有太大兴趣,他们喜欢创造多过于管理,因此当公司的规模到了某个程度,他们宁可为这个小孩找一个好归宿,解放自己再去创造另一番新事业。
并购与致富
另一方面,并购的价码或许有高有低,但并不是每个案子创业者都能真的赚大钱。一般来说,当创投投资新创团队,通常会要求在并购案发生时可以「优先拿回本金」,所谓的「Liquidation Preference」。假设并购的价码与新创公司先前的总募资金额相差不大,则留下给创业者的数字就会比并购金额少上许多。
此外,当并购案发生时,新东家当然也需要保护自己的投资利益。他们通常会要求核心团队留任一至三年,也会要求你保证未来的营业额与利润的成长。为了激励你达到这些目标,他们会保留一定比例价金,达到后才能领取。
最后是并购使用的筹码,在多数的情况下,上市公司会用股票与现金的组合作为并购的筹码,而一个并购案从谈妥到真正完成交易则通常要 3 到 12 个月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上市公司的股价一定会有波动,甚至有可能会因为经济状况或产业变动而腰斩、躺平。如果这种事情发生,创业者实际得到的价金会远少于当初的估计。
所以,因为上述种种的现实考虑,在多数情况下把卖公司作为创业目标是相当危险的,也不一定就能达到所谓「一夕致富」的目的。但如果你能真正理解企业并购的背后逻辑,健康的运用这样的退场机制,则它的确是创业者成功路上一个重要的跳板。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