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通威股份发布2022年半年业绩预告,公司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预计120亿元-125亿元,同比增长304.62%-321.48%;扣非归母净利润预计120-125亿元,同比增长300.73%-317.42%,或许是早已按捺不住盈利大增的喜悦,急切与市场来分享公司利好,通威股份也成为A股首先披露业绩预告的公司之一,公司股价于当日涨停,报收65.63元,创出历史新高,公司市值也一度突破3000亿元。
作为以饲料业务起家的通威分别于2008年和2013年收购永祥股份和合肥赛维进入硅料和电池片领域,近年光伏业务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2016年到2021年公司光伏业务收入的CAGR达到45.19%,尤其是2020年下半年以来由于硅料价格的持续上涨使得公司收入大幅增加,目前国产多晶硅价格已经超过28.55万元/吨,较2020年5.79万元/吨的低价涨幅达到393.09%。
资料来源:wind,钛媒体产业研究部
扩产计划激进,已获多份长单采购协议
2021年通威股份太阳能级多晶硅产量10.93万吨,销量10.77万吨,公司产能位居全球第一,国内市场占有量达到22%,2021年末公司多晶硅产能为18万吨,其中永祥多晶硅、乐山一期和包头一期一共8万吨产能,乐山二期和保山一期各5万吨,公司目前在建产能17万吨,其中包头二期5万吨预计2022年投产,乐山三期的12万吨预计2023年投产,到2023年通威股份的多晶硅产能将达到35万吨。
2021年公司电池产量35.45GW,销量34.93GW,电池出货量全球第一,2021年末公司太阳能电池年产能为45GW,主要为PERC电池片,新投产1GW HJT中试线,另外已投产1GW TOPCon产线,到2023年公司电池年产能将达到80-100GW。
2022年1-3月公司多晶硅和电池产量分别为4.65万吨和9.83GW,销量分别为4.8万吨和9.41GW,按通威股份对晶硅和电池产能规划2024年-2026年晶硅年产能将达到80-100万吨,电池年产能将达到130-150GW。
2021年公司多晶硅销售收入167.84亿元,较2020年的53.39亿元增加214.36%,太阳能电池销售收入249.35亿元,较2020年的60.87亿元增加60.87%。
对于光伏行业来说,产业链上游的集中度更高,议价能力更强,上游硅料价格的上涨会沿着产业链向下传导,因此,各环节能否顺利将成本压力传递到下游决定了所在环节的盈利情况,而对于产业链下游的组件端来说分散程度高,竞争激烈,成本压力向终端传递的难度更高,这也是2021年组件企业普遍盈利较差的主要原因。对于通威股份的电池业务来说,自然也会受到上游硅片价格带来的成本压力。
虽然对外表示暂不考虑布局其他环节,但从通威120亿元的可转债募集项目中包括15GW单晶拉棒切方项目来看,其显然要进入硅片领域,对于已经拥有硅料和电池片业务的通威来说,通过布局硅片业务可以形成从上游的硅料到下游电池片产业链的闭环,中间的硅片业务自己可以赚的钱没有理由让别人赚。
但根据通威股份的产能规划来看显然十分激进,未来5年公司的多晶硅年产能较2021年底将会翻5倍,而太阳能电池的年产能较2021年底将会翻3倍以上,事实上,不仅通威股份的产能规划激进,整个行业产能规划都在大跃进,从2021年以来大全能源、新特能源、东方希望等行业头部公司纷纷发布扩产公告,多晶硅的新增产能规划累计超过300万吨。
2021年中国多晶硅的产能为52万吨,产量50.5万吨,需求量达到68.1万吨,因此,多晶硅的供不应求是推动其价格上涨的直接原因,考虑到多晶硅的新产能建设以及产能爬坡需要时间,一般来说硅料的扩产时间需要12个月到18个月,这也使得2022年多晶硅仍然会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多晶硅料的价格依然会维持在高位,但随着新产能的陆续投产到2023年多晶硅的产能将超过120万吨,届时将会超过多晶硅的需求量,行业将会迎来供需拐点,价格出现下降。
但企业既然知道大幅扩产行业将会出现产能过剩,为何还要纷纷扩产,背后的考量估计是如果自己不扩产,而别人通过大幅扩产就可以利用规模优势进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尤其对于光伏行业而言产品的成本更加重要,因此行业龙头往往也是扩产最积极的企业,作为行业龙头的通威股份自然也不例外。
虽然未来行业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隐忧,但今年通威股份已经陆续与隆基、美科硅能源和双良硅材料等5家公司签订长单销售合同,合同期限为2022年到2027年,相关公司总计采购通威股份105.94万吨多晶硅,订单价格按月敲定,长单协议有利于通威股份消化新增产能,考虑到今年多晶硅的价格仍会维持在高位,出货量的大幅增加也会使得通威股份2022年多晶硅的销售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盈利能力大幅增加,销售收益质量较好
通威股份近年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均保持了快速增长,尤其是2020年以来公司的盈利能力有大幅提高,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公司营收与净利润实现大幅增长,其中归母净利润的增速更是达到了513.01%,根据公司业绩预告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300%,主要是来自多晶硅业务收入的贡献,而从今年多晶硅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来看,多晶硅的价格仍会维持在高位,而随着公司今年多晶硅新产能的陆续投产,多晶硅业务收入将会有较大幅度增长,预计全年的营收与净利润均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资料来源:公司财报,钛媒体产业研究部
公司2021年毛利率提升明显,从2020年的17.09%提升至2021年的27.06%,主要是由于多晶硅毛利率有大幅提升,多晶硅毛利率从2020年34.70%提升至2021年的66.69%,光伏发电业务毛利率近几年均保持在较高水平,但其收入占营收的比例较小,2021年仅为2.52%,对整体毛利率贡献较小。
公司太阳能电池的毛利率近年有所下降,或许这也是公司布局硅片业务的主要原因,通过自产硅片来降低电池的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毛利率。
资料来源:公司财报,钛媒体产业研究部
随着销售收入的快速增加,通威股份的现金回款保持在较好的水平,产品的销售收入中下游客户没有明显的赊销现象,如果把当期公司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中扣除收到前期的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本期合同负债的影响,公司当期收入现金比率(当期产品销售中收到的现金比例)近年维持在80%以上,体现出公司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较强,产品处于畅销状态。
公司的收现比(当期收到的全部现金与营收的比值)近年逐渐提高,体现出公司现金回收速度逐渐提高,而公司的销售现金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与营收的比值)2021年较2020年有大幅提升,体现出公司获取现金的能力有大幅提升,整体来看,公司在当期的产品销售中能够做到以现金方式及时收款,现金回收速度和获取现金的能力较强,公司销售收益质量较好。
资料来源:公司财报,钛媒体产业研究部
估值较竞争对手高,但业务布局全面
目前国内主要的多晶硅生产企业除了通威股份外,还包括大全能源、协鑫科技、新特能源和东方希望,其中协鑫科技和新特能源均为H股上市公司,东方希望尚未上市,而大全能源同时在A股和美股上市,由于H股估值要普遍低于A股,我们拿A股的大全能源与通威股份进行一下对比。
通威股份的PE(TTM)为22.85倍,大全能源的PE(TTM)为14.74倍,相比通威股份要更低些,同时通威股份的EPS(TTM)为2.79元/股,低于大全能源4.91元/股的EPS(TTM),表面上看大全能源股价较通威股份更有潜力,但相比大全能源主营业务仅为多晶硅来说,通威股份业务布局更全面,除了多晶硅外,还布局有硅片、电池和电站业务。
资料来源:wind,钛媒体产业研究部
资料来源:wind,钛媒体产业研究部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钛媒体产业研究部。想获得更多科股深度分析,可订阅科股宝VIP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