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公链、私链、联盟链,谁能突破“不可能三角”的束缚
音频正文
大家好,在上一季的《精通区块链》的科普课中,我们已经了解了公链、私链、联盟链的概念,以及各自的优缺点。那么这一季,我们要讲一讲公链、私链、联盟链的一些进阶知识点,第一课呢,我们先来说说区块链领域的“不可能三角”。
在传统货币银行学中存在“不可能三角”,也称为 “三元悖论”,即开放经济下一国无法同时实现货币政策独立、汇率稳定与资本自由流动,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
相类似,当前的区块链技术也存在“不可能三角”,即:无法同时达到“高效低能”、“去中心化”、以及“安全”这三个要求.
一、如果过于追求“去中心化”和“安全”,则无法达到“高效低能”。
比如比特币公链,便是一种极致追求“去中心化”和“安全”的技术组合。 从数据结构上看,它采用拥有时间戳的“区块+链”的结构,在可追溯、防篡改上具备安全优势,也易于分布式系统中的数据同步,但是若需要对信息进行查询、验证,则涉及到对链的遍历操作,而遍历是较为低效率的查询方式。
在数据存储上,比特币公链的每一个节点都下载和存储所有数据包,利用强冗余性获得强容错、强纠错能力,使得网络可以民主自治,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校验成本和存储空间损耗。
比特币公链并不像分布式数据库那样随着节点的增加,可以通过分布式存储提高整体存储能力,而只是简单地增加副本,未来随着区块链技术所承载的内容增多,单个节点的存储空间将是个问题。
二、如果区块链技术过于追求“高效低能”和“安全”则无法完全实现“去中心化”。
从“共识机制”角度看,为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解决比特币区块链技术所采用的工作量证明方式的低效性,权益证明(Proof of Stake)、股份授权证明(Dele⁃ gate Proof of Stake)等机制被采用。
但是无论是基于网络权益代表的权益证明,还是利用受委托人通过投票实现的股份授权证明,实际上都是对“去中心化”的退让,形成了部分中心化。
联盟链技术只允许预设的节点进行记账,加入的节点都需要申请和身份验证,这种区块链技术实质上是在确保安全和效率的基础上进行的“部分去中心化”或“多中心化”的妥协。而私有链技术的区块建立则掌握在一个实体手中,且区块的读取权限可以选择性开放,它为了安全和效率已经完全演化成为一种“中心化”的技术。
三、如果过于追求“高效低能”和“去中心化”则必须牺牲“安全”。
比如,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基于 P2P(Peer-to-Peer)的视频播放软件,解决了在线观看人数过多时,视频播放变得卡顿的情况:
以往当在线观看人数增多时,基于中央服务器设计的视频服务器会因承载压力变大而速度缓慢。为了提高效率,P2P视频播放软件的设计使得一个节点在下载观看视频文件的同时也不断将数据传输给别人,每个节点不仅是下载者,同时也是服务器,资源的分享形成不再依赖于中央服务器的“去中心化”模式。
同时,由于视频一秒有24 帧,少量图片的局部数据损坏并不影响太多的视觉感官,但是用于数据校验而出现的图像延迟则是不可接受的。于是 P2P 视频播放软件牺牲了“安全”性,允许传输的数据出现少量错误。在这种去中心化的网络中,参与的节点越多,数据的传播越快,传播的效率越高。当然这对于严谨的金融业来说,数据的错误是不可接受的,安全也是金融业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总之,从当前的技术条件来看,尚无法实现“高效低能”、“去中心化”和“安全”三者皆得的区块链技术。
多数的公链过于追求“去中心化”、“安全”,而失去了高效;而很多私链、联盟链过于追求高效、安全,而失去了“去中心化”。那么,真的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吗?这要看未来区块链技术的是否能发展突破了。
其实,目前,区块链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技术性的优化:首先是共识算法,正在由低频低效向高频高效转变;其次是处理方式,从链上处理到链上链下协同;再次是服务分片,由全员通知到范围通知;最后是组织形式,从单一链条到多链组合。
随着应用场景的需求的复杂,区块链技术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但无论是公有链、私有链还是联盟链都没有绝对的优势和劣势,往往需要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来选择适合的区块链类型。
所以,究竟未来哪种区块链可以突破“不可能三角”的束缚,还需要时间来检验。好了,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了,小伙伴们记得复习,想要获取更多区块链知识,欢迎关注钛媒体与链得得微信公众号,或下载客户端,我们下节课见。
【版权归钛媒体&链得得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账号合并
经检测,你是“钛媒体”和“商业价值”的注册用户。现在,我们对两个产品因进行整合,需要您选择一个账号用来登录。无论您选择哪个账号,两个账号的原有信息都会合并在一起。对于给您造成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
Oh! no
您是否确认要删除该条评论吗?